[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交易徴費調整] 應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於2025年4月8日通知,新徴費將於2025年5月13日(二)開始的交易生效,本公司將於美國東岸時間5月13日起,將美股交易徴費由0.00278% 調整至0.0000% (計至最接近的仙位數)只收取賣方。更多...

美股最前線
 

2020-11-17 如何看待美股獲利狀況與景氣循環位置?

 

鉅亨觀點:

 

美股 S&P 500 已有 92% 企業公布了第三季財報,其中 84% 之公司營收是超越市場預期、82% 獲利超越市場預期,整體而言,美企在新冠疫情 (COVID-19) 的衝擊之下,第三季獲利狀況有顯著好轉,但是各類股來看,還是有顯著差異。

 

分類股來看,資訊科技、醫療保健、必需消費品等類股在第三季 EPS 成長率顯著回溫,而金融股獲利則是小幅改善,其餘類股如能源、原物料等,EPS 年增率則是繼續維持疲軟。

 

再以各類股景氣循環位置來看,我們認為,美股一些類股已處於「景氣擴張」階段,大多數類股則處於「景氣回升」階段。

 

1.資訊科技、醫療保健處「景氣擴張」階段:

 

由於新冠疫情 (COVID-19) 衝擊,過去一段時間,資訊科技即顯著受惠於在家上班 (Work From Home) 題材,推升了筆電、雲端伺服器、雲端儲存服務、線上視訊會議等需求。

 

而醫療保健類股,則是多以新冠疫苗、疫情防護設備、醫材等股票,出現顯著受惠。

 

2.製造業、零售、物流運輸處「景氣回升」階段:

 

在新冠疫情之前,美國製造業、零售多處於去庫存階段,目前疫情之後,製造、零售業的整體庫存去化加速,當前整體呈現去庫存晚期、主動補庫存的早期,落在景氣回升之階段。

 

而物流運輸、倉儲等行業,已開始受惠後疫情時代的消費復甦,且美國 Q4 的消費旺季即將來臨,整體零售業的備貨需求、運輸需求、倉儲需求,皆正在出現復甦。

 

3.建築業處於「景氣擴張」階段:

 

早在新冠疫情之前,美國建築業獲利即持續擴張,而在聯準會 (Fed) 疫情期間祭出零利率政策帶動下,美國建築業獲利狀況,也早已回復至疫情前水平。

 

4.能源、採礦業處於「景氣衰退」階段:

 

能源、採礦業獲利在新冠疫情之前,已處於長期下滑的階段,而在經過新冠肺炎的摧殘後,基本短期內修復難度較高。

 

總結來看,科技股的獲利狀況仍是優於 S&P 500 內的其他所有類股,但是考量到新冠疫苗的出爐與量產,將可望令美國經濟回到過去常軌,且有望於 2021 年財政政策落地後,經濟再創高峰,故維持科技股投資組合配置,再增持價值股,將是適宜的操作策略。

 

價值股方面,我們聚焦建議美國銀行 (BAC)、摩根大通 (JPM)、迪士尼 (DIS)、卡特彼勒 (CAT),看好價值股在後疫情時代,能夠接棒科技股出現「類股輪動」。

 

總經分析:

 

短期內,雖然美國新冠疫情再度升溫,且新增確診人數超過 18 萬人,將進一步拖累美國經濟的復工重啟進度 (目前為 65%),但我們認為,隨著輝瑞、Moderna 等藥廠疫苗出爐,且將於近幾週即要申請 FDA 的緊急藥品使用授權,這將開始有助於控制美國疫情。

 

中期看,在美國總統大選過去後,新一輪財政刺激、再加上美國補庫存的循環開啟,估計將推動整體 S&P 500 企業基本面進一步改善,尤其是過去的疫情受害股,而 2021 年一月拜登政府和新國會上任後,縮小版的第二輪財政刺激 (5000 億至 1 兆美元) 仍有可能率先上路。

 

美國 10 ISM 製造業 PMI 59.2 直逼 2018 年高點,這印證了疫情以來美國產需缺口的擴大,新訂單尤為強勁,且庫存繼續下降、交貨時間拉長。

 

而從歷史數據顯示,美股企業在主動加庫存階段,類股表現通常為,工業、原料廖與金融類股>下游的消費類股>防禦性類股,而這樣的邏輯,也符合景氣循環的類股輪動行為。

 

 

估值分析:

 

截至上週為止,S&P 500 指數已有 92% 企業公布了第三季財報,其中 82% 獲利超越市場預期,第三季獲利狀況有顯著好轉,而 S&P 500 企業虧損家數報 60 家,略高於第二季的 58 家。

 

截至上週為止,NASDAQ 100 指數已有 77% 企業公布了第三季財報,其中 91% 獲利超越市場預期,第三季獲利狀況表現亮眼,獲利佔比高於第二季的 88.8%,與第一季的 91.1% 差不多持平。

 

S&P 500 企業 EPS 回溫的帶動下,S&P 500 目前預估本益比小幅收斂至 21.6 倍,但仍高於 5 年均值的 17.3 倍、10 年均值的 15.6 倍,其中主要是科技股 FAAMG 股價大幅上漲所帶動。

 

 

美股展望:

 

在美股企業 EPS 回溫的狀態下,將有助美股本益比繼續收斂,也有助在總統大選過後,市場回歸基本面邏輯的正向情緒。

 

S&P 500 財報總結觀察,第三季美股獲利狀況已顯著好轉,但各類股的復甦仍存在差異,其中,資訊科技、醫療保健、必需消費品等類股獲利年增率提升,金融類股獲利出現邊際改善,而其餘類股如能源、原物料等,EPS 年增率則是繼續維持疲軟。

 

但整體 S&P 500 第三季而言,美國企業財報仍是超越市場預期,即使是仍在虧損的類股,獲利的衰退幅度亦是比市場預期的要小。

 

總結來看,科技股的獲利狀況仍是優於 S&P 500 內的其他所有類股,但是考量到新冠疫苗的出爐與量產,將可望令美國經濟回到過去常軌,且有望於 2021 年財政政策落地後,經濟再創高峰,故維持科技股投資組合配置,再增持價值股,將是適宜的操作策略。

 

價值股方面,我們聚焦建議美國銀行 (BAC)、摩根大通 (JPM)、迪士尼 (DIS)、卡特彼勒 (CAT),看好價值股在後疫情時代,能夠接棒科技股出現「類股輪動」。

 

 

 

免責聲明:

投資者不應該僅依靠本投資教育資料來做出投資決策。您必須得到出售產品的理財專員確認該產品適合您,並解釋其與您的投資目標是否一致,否則您不應投資。

 

本投資教育刊載資料只屬一般簡介,並不能作為專業法律、投資或其他意見或行事依據,亦不應被理解為買進、賣出或投資任何產品之建議、邀請、廣告、或引導。

 

刊載資料均來自專業分析機構,發行商或其他權威機構。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證有關資料準確或完整,客戶不應根據本投資教育或當中資料作出任何決定。本公司對本報告內資料所引致之任何損失或虧損概不負任何責任。假如你對本風險披露聲明的內容有不明白或對投資產品未有足夠認識,請與本公司查詢並詳盡了解。如要做任何投資,亦應尋求獨立的專業意見。

 

投資涉及多種風險,包括市場、匯率、波動性、流動性、信貸/對手方、評級下降、監管及政治等。投資產品價格可升可跌,並可能非常波動,會變作毫無價值,甚至被要求存入額外的保證金,而蒙受損失。投資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細閱各投資產品之銷售文件所載的條款及條件,瞭解該產品的風險、特性及限制等是否適合其個人的財務狀況、投資目標及可承受之風險。

 

本報告內的資料為本公司版權所有。在沒有本公司事前書面許可下,不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複製本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