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交易徴費調整] 應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於2025年4月8日通知,新徴費將於2025年5月13日(二)開始的交易生效,本公司將於美國東岸時間5月13日起,將美股交易徴費由0.00278% 調整至0.0000% (計至最接近的仙位數)只收取賣方。更多... |
![]() |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交易徴費調整] 應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於2025年4月8日通知,新徴費將於2025年5月13日(二)開始的交易生效,本公司將於美國東岸時間5月13日起,將美股交易徴費由0.00278% 調整至0.0000% (計至最接近的仙位數)只收取賣方。更多... |
![]() |
美股最前線
|
0406 美股最前線:經濟基本面超預期復甦!支撐美股穩定向上
近日美國公布一系列經濟數據,包括 3 月非農、ISM 製造業、非製造業等,表現皆是大超市場預期,其中 3 月非農數據大增 91.6 萬人、ISM 製造業 PMI 創 37 年來新高,從基本面角度看,目前美國經濟的體質可謂是相當穩固,成為繼續支撐美股向上攻高的重要基礎,仍然建議投資人首選科技股龍頭 ETF:QQQ、與實體經濟高度掛鉤的道瓊 ETF:DIA、半導體 ETF:SMH、SOXL。
解剖美國經濟持續向好之背景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先前 9000 億美元、以及剛通過的 1.9 兆美元新刺激所帶動,另一方面也是歸因於美國新冠疫苗的擴大施打,正帶領實體經濟的消費需求回溫。
展望白宮政策刺激方面:
1) 財政刺激:
美國政府在財政政策仍然是維持著鉅額的擴張刺激,統計新冠疫情 (Covid-19) 爆發至今,美國白宮已推出三輪總規模達 5.9 兆美元的財政刺激,絕對規模已遠超 2008 年金融海嘯時的 1.9 兆美元刺激規模。
先前 3 月底,拜登也再度公佈 8 年 2.3 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投資計劃,雖然目前尚未獲得國會通過,但考量到民主黨目前同時是參議院、眾議院的多數黨,故民主黨只需動用預算調節程序,那麼最終通過也只是時間問題。
2) 貨幣刺激:
貨幣政策方面,聯準會 (Fed) 仍承諾將在一段更長時間內維持寬鬆,原因在於,Fed 現階段最重要任務是實現勞動力市場就業最大化、並非通貨膨脹,故目前美國 U3 失業率落在 6.0%、距離自然失業率約 4.0% 位置仍有一段不小之距離,Fed 並不具備在 2021 年內啟動升息之條件。
但考量到目前美國經濟景氣持續擴張,市場流動性疑慮也大幅削減,估計今年 Fed 可能將現行 QE 每月購債 1200 億美元,陸續降至每月 800 億美元、600 億美元,隨後宣布停止 QE。
白:Fed 資產負債表 藍:S&P 500 資料來源:Bloomberg
總經分析:
一. 勞動力市場超預期復甦,支撐 Fed 縮小 QE 購債
3 月非農數據:
> 新增非農就業報 91.6 萬人,預期 64.7 萬人,前值自 37.9 萬人上修至 46.8 萬人
> 失業率報 6.0%,預期 6.0%,前值 6.2%
> 平均每週工時報 34.9 小時,預期 34.7 小時,前值 34.6 小時
> 平均每小時薪資年增率報 4.2%,預期 4.5%,前值 5.3%
> 平均每小時薪資月增率報 - 0.1%,預期 0.2%,前值 0.2%
> 勞動參與率報 61.5%,前值 61.4%
美國新增非農就業 資料來源:Bloomberg
從 3 月非農報告來看,就業市場復甦狀況是遠比想像中還要來得更好,但鑒於失業率仍未降至自然失業率,仍有許多民眾處於失業狀態,故 Fed 保持低利率確實仍是適當的。
以目前就業市場狀態來看,今年 Fed 仍不具備升息條件,但顯然已具備減少 QE 購債條件,因景氣狀況持續復甦、市場流動性疑慮也大幅削減,估計今年 Fed 可能將現行 QE 每月購債 1200 億美元,陸續降至每月 800 億美元、600 億美元,然後一路降至停止 QE。
二.ISM PMI 創高,基本面向好成為支撐美股基石
3 月美國 ISM 製造業 PMI 細項:
> 新訂單指數報 68.0,前值 64.8
> 生產指數報 68.1,前值 63.2
> 雇傭指數報 59.6,前值 54.4
> 供應商交貨指數報 76.6,前值 72.0
> 存貨指數報 50.8,前值 49.7
> 客戶端存貨指數報 29.9,前值 32.5
> 價格指數報 85.6,前值 86.0
> 未完成訂單指數報 67.5,前值 64.0
> 出口訂單指數報 54.5,前值 57.2
> 原物料進口指數報 56.7,前值 56.1
ISM 製造業 PMI 資料來源:Bloomberg
分項指數中,新訂單指數、生產指數表現大好,而供應商交貨時間過長、積壓訂單高檔、原物料短缺等,則是目前美股企業遭遇到的供給問題,但供給不足的緣由,主要還是美國經濟的消費需求正在加速復甦。
進一步從 ISM 製造業 PMI 與非製造業 PMI 目前位置判斷,相信美國景氣週期很可能處在景氣四循環:復甦→擴張→放緩→衰退的擴張週期之內,已經走出了復甦週期。
估值分析:
據 FactSet 截至上週五 (2日) 最新數據顯示,S&P 500 未來 12 個月期預估本益比正落在 21.9 倍,仍然大幅高於 5 年均值本益比 17.8 倍、10 年均值本益比 15.9 倍。
而美股也將於 4 月進入 1Q21 財報季,目前市場預期,1Q21 S&P 500 每股盈餘 (EPS) 年增率要大幅成長 23.8%,估計將創下自 3Q18 以來的最高水平。
S&P 500 預估本益比 資料來源:FactSet
美股展望:
美國經濟的持續向好,正成為支撐美股向上的主要基石,而這也有利於美股企業繼續追隨經濟擴張、帶動獲利走高,進而收斂昂貴的本益比估值。
從目前美國經濟復甦的腳步看,上半年仍然預期 10 年期美債殖利率將可能落在 1.7% 附近位置,但展望至 2021 年年底,10 年期美債殖利率則有望挑戰 1.9%-2.0% 大關,目前的美債熊市仍尚未逆轉。
但債市空頭趨勢未變對美股來說,卻是個好消息,因為在經濟擴張、企業獲利回升的環境裡,事實上股市的吸引力仍是遠遠優於債券,故相信市場資金債轉股的趨勢,將在今年內持續延續。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從 3 月非農與 ISM 製造業、非製造業 PMI 報告觀察,幾乎可以確認美國經濟已經走過了復甦週期,但是股市上漲速度最快的階段,卻往往就是那個觸底之後的復甦階段。
故展望 2Q21 美股後市,大幅度的急漲很可能已難以見到,但緩步墊高的場景仍是可以期待,因為美股仍有經濟基本面回升作為堅固基礎,市場估計將會持續在「估值評價」與「企業獲利增速」之間擺盪,進而帶領股市穩步走高。
免責聲明:
投資者不應該僅依靠本投資教育資料來做出投資決策。您必須得到出售產品的理財專員確認該產品適合您,並解釋其與您的投資目標是否一致,否則您不應投資。
本投資教育刊載資料只屬一般簡介,並不能作為專業法律、投資或其他意見或行事依據,亦不應被理解為買進、賣出或投資任何產品之建議、邀請、廣告、或引導。
刊載資料均來自專業分析機構,發行商或其他權威機構。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證有關資料準確或完整,客戶不應根據本投資教育或當中資料作出任何決定。本公司對本報告內資料所引致之任何損失或虧損概不負任何責任。假如你對本風險披露聲明的內容有不明白或對投資產品未有足夠認識,請與本公司查詢並詳盡了解。如要做任何投資,亦應尋求獨立的專業意見。
投資涉及多種風險,包括市場、匯率、波動性、流動性、信貸/對手方、評級下降、監管及政治等。投資產品價格可升可跌,並可能非常波動,會變作毫無價值,甚至被要求存入額外的保證金,而蒙受損失。投資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細閱各投資產品之銷售文件所載的條款及條件,瞭解該產品的風險、特性及限制等是否適合其個人的財務狀況、投資目標及可承受之風險。
本報告內的資料為本公司版權所有。在沒有本公司事前書面許可下,不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複製本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