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早報
|
11月1日 - 港股波幅細,投資者觀望
今日推介 - 中信証券(6030, $21.55), 目標價$24.0, 止損價$20.5
1) 股市前景
周四港股下滑,跌幅温和,成交減少。短期而言,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的不確定性會削弱港股投資者信心。筆者仍然看好港股中長線表現,預期中央宏觀政策落實後有利經濟及股市復甦,恒指近20000點是買入良機。
2) 上日中港股市況總結
周四恒指高開34點,早盤窄幅震盪,最多曾漲173點,午後弱勢走低,以全日低位收市, 收報20317點,跌63點或0.3%。成交額按日減7%至1545億元。10月份日均成交額2549億元,按月增加51%。10月份,恒指跌3.9%,恒生科指跌5.3%。
港股通南向資金轉淨買入約27億元,小米(1810)、騰訊(700)及協鑫科技(3800)錄得6.6、5.3及2.4億元淨買入,美團(3690)、吉利汽車(175)及中海油(883)錄得4.3、4.2及2.5億元淨賣出。10月淨買入838億元,9月淨買入423億元。
恒指跌0.3%,成份股29升47跌6持平。信義光能(968)及蒙牛乳業(2319)升逾3%,為升幅最大藍籌。華潤置地(1109)及小米(1810)升逾2%。建設銀行(939)、中國聯通(762)、中國神華(1088)及中國宏橋(1378)升逾1%。吉利汽車(175)及萬洲國際(288)跌逾5%,為跌幅最大藍籌。比亞迪(1211)跌逾4%。比亞迪電子(285)及石藥集團(1093)跌3%。新世界發展(17)、新奥能源(2688)及康師傅(322)跌逾2%。華潤啤酒(291)、百威亞太(1876)、中華煤氣(3)、恒生銀行(11)及九龍倉置業(1997)跌逾1%。
恒生科指跌0.3%,收報4499點,成份股10升18跌2持平。大型科技股普跌,阿里(9988)、騰訊(700)、美團(3690)及網易(9999)跌逾1%,小米(1810)漲逾2%。東方甄選(1797)漲逾3%,為升幅最大成份股。小鵬汽車(9868)升逾2%。中芯國際(981)及攜程(9961)升逾1%。比亞迪電子(285)跌逾3%,為跌幅最大成份股。ASMPT(522)、海爾智家(6690)、蔚來(9866)及京東健康(6618)跌逾2%。聯想(992)及理想汽車(2015)跌逾1%。
板塊方面,光伏、航空及内房股逆市上升。信義光能(968)及協鑫科技(3800)升逾3%。中國國航(753)及南方航空(1055)升逾3%及1%。中國金茂(817)及融創中國(1918)升10%及7%。
汽車、生物科技、濠賭及食品股跑輸大市,跌幅居前。百濟神州(6160)、信達生物(1801)及康方生物(9926)跌逾4%。美高梅中國(2282)及永利澳門(1128)跌逾3%及1%。中國旺旺(151)及康師傅(322)跌逾3%及2%。
周四上証指數平開,早段曾跌0.4%,其後倒升0.9%,午後窄幅震盪,收報3279.82點,升0.4%。深証成指升0.6%。科創50指數升1.1%。滬深兩市總成交約22200億元(人民幣·下同),環比增加3700億元,10月份日均成交額約19800億元,按月增加150%。10月份,上証指數跌1.7%,深証成指升0.6%。
3) 宏觀/行業訊息
國家統計局公布,10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升至50.1,比上月升0.3個百分點,高於市場預期的49.9,是時隔5個月重返擴張水平。10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回升至50.2,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信報)
克而瑞地產研究中心發表報告,10月百強房企實現操盤金額4354.9億元(人民幣‧下同),是今年第二高,按月升73%,按年升7.1%,是今年首次出現按月、按年都增長。(信報)
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第三季預先估計數字,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實質增長1.8%,遠遜市場預期增長3.1%。而第二季的升幅為3.2%。今年首三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實質上升2.6%。(信報)
美國9月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按月升0.2%,符合預期;按年上升2.1%,與預期相同。期內,核心PCE物價指數按月上升0.3%,符合預期;按年上升2.7%,預期為升2.6%。(信報)
4) 個股訊息
理想汽車(2015)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股東應佔盈利28.14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跌0.3%。經調整淨利潤38.45億元,按年升10.6%。期內,收入總額428.74億元,按年升23.6%。公司預期,第四季度車輛交付量16萬至17萬輛,按年升21.4%至29%;收入總額432億至459億元,按年升3.5%至10%。(信報)
石藥集團(1093)公布,預期截至9月底止9個月股東應佔溢利按年減少約16%,主要由於成藥業務收入減少約3%所致。(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