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香港及台湾劳动节及香港佛诞假期,各交易所交易时间安排如下: 香港市场: 5月1日(四)及5月5日(一)休市。北向交易: 由5月1日(四)至5月5日(一)关闭。 台湾市场: 5月1日(四)休市一天。 |
![]() |
因应香港及台湾劳动节及香港佛诞假期,各交易所交易时间安排如下: 香港市场: 5月1日(四)及5月5日(一)休市。北向交易: 由5月1日(四)至5月5日(一)关闭。 台湾市场: 5月1日(四)休市一天。 |
![]() |
美股最前线
|
1013
美股最前线:别担心非农,美股该担心的是通膨。
美国劳工部公布
9 月非农报告,新增非农就业报 19.4 万人,远低於市场预期的
50.0 万人,但数据落地后,道琼指数反应温和,原因即是因為美国劳工部公布之非农数据為「季节性调整
(Seasonal Adjustment),实际上 9 月未经季调的新增非农数据是高达
65.4 万人,其中民间部门就业更是强劲,显示美国经济復甦脚步仍然未变。
美国
9 月「季调后」新增非农就业 19.4 万人,低於前值 36.6 万人,远低於市场预期的 50 万人,创今年 1 月以来新低,但结构上并不像总量那样悲观,因為即使从表现差劲的「季调后」非农数据看,疫后支撑美国就业復甦的最大力量服务业,也仍然高度復甦当中,这彰显了美国
GDP 结构中最重要的民间消费,并未出现大幅的放缓趋势。
但相信就业市场的态势不是当前美国股市的最大忧虑,高通膨可能要比联準会
(Fed) 预期的还要持续更长一段时间,这才是美国股市内的最大隐患。
美股企业的毛利率正遭遇巨大挑战,主要来自
1.能源价格、2.货柜运价、3.人力成本、4.供应链紧俏等四方面的通膨衝击极大,而过去几季美股企业、尤其是製造业,可以透过对终端產品涨价来维持毛利率,但随著进入
2022 年美国经济将持续自然放缓,製造业终端客户需求也见下滑,故透过对產品涨价来转嫁通膨压力的渠道已渐渐失效。
展望美股后市,虽然美股将要面临上述四大通膨压力,但相信
SaaS软体股、金融股、能源股、保险股等类股的抗通膨韧性最强、基本面前景也较為稳定。
软体股如微软
(MSFT)、Saleforce (CRM),金融股如美国银行 (BAC)、保险股如联合健康 (UNH) 等皆具有强劲的基本面前景,且基本面受到上述四大通膨袭击的压力也较小、整体抗通膨的韧性也最强,故建议投资人在通膨袭来的压力中,优先进入佈局。
总经分析:
一.美国 9 月非农并未如表面般差劲
美国劳工部
10 月 8 日公布 9 月「季调后」非农就业数据,意外远低市场预期的
50 万人,仅新增 19.4 万人,增幅创今年以来最低;另外,9
月失业率则显著下滑至 4.8%,优於市场预期的 5.0%。
美国
9 月季调后非农报告表现差劲,但主要是受到联邦政府债务上限问题,造成政府雇用大减所拖累,季调后的民间部门总就业报大增
31.7 万人,表现可圈可点。
美国 9 月非农就业报告细项:
- 新增非农就业报 19.4 万人,预期 50.0 万人,前值自
23.5 万人上修至 36.6 万人。
- 失业率报 4.8%,预期 5.0%,前值 5.2%。
- 平均每週工时报 34.8 小时,预期 34.7 小时,前值 34.7 小时。
- 平均每小时薪资年增率报 4.6%,预期 4.6%,前值
4.3%。
- 平均每小时薪资月增率报 0.6%,预期 0.4%,前值
0.6%。
- 劳动参与率报 61.6%,前值 61.7%。
美国新增非农就业表现
(单位:千人) 图片:Bloomberg
再具体细拆美国
9 月各產业就业状况来看,美国总民间部门新增就业报 31.7 万人,其中服务业新增就业
26.5 万人,先前復甦乏力的批发业、零售业、休閒和酒店服务业就业本月均回暖。
服务业就业中,批发业、零售业新增非农就业均由负转正,分别增长
1.69 万人、5.61 万人,休閒和酒店服务业新增非农就业
7.4 万人,大幅高於前值
3.8 万人。
而政府部门僱用在
9 月因债务上限问题大减 12.3 万人,远远差於前值的新增 3.4 万人,故使得美国 9 月季调后新增非农仅报 19.4 万人。
以上述「季调后」非农数据观察,显见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復甦态势仍是相当稳定,再加上「未季调」9
月非农数据更是新增高达 65.4 万人,亦证明了美国劳工正在稳定重返劳动力市场。
二.通膨压力骤升,能源问题最严重:
近期以来全球能源价格的飞涨,并非如
2021 上半年原油价格的触底反弹,当前能源困局乃是出於全球天然气库存告急,因欧洲、美国為代表的原油、天然气库存均处於歷史同期低位。
本轮元由、天然气的供给困局,主要源於自
2015 年来全球能源价格重挫,使得能源商对於资本支出 (CAPEX) 的态度早已转向保守,故
2015 年后全球能源商资本支出规模未见增长,甚至 2020 年新冠疫情更令能源商大减资本支出,故原油、天然气等能源商品在供给面上本就承压。
而
2021 年全球出现疫后的经济復甦,直接大幅拉动了能源需求剧烈增长,再加上叠加今年全球极端气候频发,故歷史因素与今年的疫后復甦导致供需错配,成為本轮能源困局的根本导火线。
据美国能源资讯管理局
(EIA) 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原油总存量 (不含战备储油) 已低至 4.2 亿桶,直逼 5 年库存均值的最低水準,显示当前在 OPEC+ 不愿扩大增產的压力下,油价估将仍会居高在每桶 75 美元难以下跌,而高油价也正在向美国经济传递通膨。
EIA 原油库存 资料来源:EIA 资料日期:2021/10/6
估值分析:
据
FactSet 数据截至 10 月 13 日止,S&P 500指数未来
12 个月预估本益比 (Forward P/E Ratio) 进一步降至
20.5 倍,估值持续出现收敛。
由於美国股市已进入财报季,故市场也正在静待财报季给出的下季财测,才有基础能够进一步上下或下修每股盈餘 (EPS) 预估,故相信近期 S&P 500 指数估值收敛趋势将趋於放缓,以等待财报季。
S&P 500 未来 12 个月期预估本益比 图片:FactSet
美股展望:
美国
9 月「季调后」非农表现不振,引动市场经济学家忧虑美国劳动力市场復甦脚步放缓,但从 9 月「季调后」非农数据细项分拆看,事实上民间部门就业是相当强劲,而「未季调」非农数据亦能证明美国劳动力市场的上行趋势仍未改变,美国经济确实将面临去年高基期效应下的自然放缓,但不宜过度看坏。
而环顾当前美国股市最剧烈的宏观经济风险,相信不是美国经济自然放缓,而是高通膨现况估将维持一段更长时间,这意味著高通膨下的能源、人力、供应链等成本大幅走升,将更长时间侵蚀企业获利。
过去美国企业可以倚靠对终端產品涨价,进而转嫁相关的通膨成本,但当前这样的渠道已经渐渐失效,证据可从
3Q21、4Q21 半导体、DRAM、SSD 等电子零组件价格涨幅收敛、甚至跌价等现况可以看出,在需求放缓的压力下,部分製造业已难以透过涨价渠道转嫁成本,而这将对製造业、电子业等首当其衝。
展望美股后市,虽然美股将要面临严重通膨压力,但相信
SaaS软体股、金融股、能源股、保险股等类股的抗通膨韧性最强、基本面前景也较為稳定。
软体股如微软
(MSFT)、Saleforce (CRM),金融股如美国银行 (BAC)、保险股如联合健康 (UNH) 等皆具有强劲的基本面前景,且基本面受到上述四大通膨袭击的压力也较小、整体抗通膨的韧性也最强,故建议投资人在通膨袭来的压力中,优先进入佈局。
免责声明:
投资者不应该仅依靠本投资教育资料来做出投资决策。您必须得到出售產品的理财专员确认该產品适合您,并解释其与您的投资目标是否一致,否则您不应投资。
本投资教育刊载资料只属一般简介,并不能作為专业法律、投资或其他意见或行事依据,亦不应被理解為买进、卖出或投资任何產品之建议、邀请、广告、或引导。
刊载资料均来自专业分析机构,发行商或其他权威机构。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有关资料準确或完整,客户不应根据本投资教育或当中资料作出任何决定。本公司对本报告内资料所引致之任何损失或亏损概不负任何责任。假如你对本风险披露声明的内容有不明白或对投资產品未有足够认识,请与本公司查询并详尽了解。如要做任何投资,亦应寻求独立的专业意见。
投资涉及多种风险,包括市场、匯率、波动性、流动性、信贷/对手方、评级下降、监管及政治等。投资產品价格可升可跌,并可能非常波动,会变作毫无价值,甚至被要求存入额外的保证金,而蒙受损失。投资者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细阅各投资產品之销售文件所载的条款及条件,瞭解该產品的风险、特性及限制等是否适合其个人的财务状况、投资目标及可承受之风险。
本报告内的资料為本公司版权所有。在没有本公司事前书面许可下,不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复製本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