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hance Service Standardization] From July 1st, the following three currency - CHF,GBP and MYR trade transactions, deposits/withdrawals will be settled in US dollars instead. More...

Daily Report
 

10月17日 - 消息面雖混亂,恆指短線續看好

 

10月17日 - 消息面雖混亂,恆指短線續看好。
 
今天推介 - 必瘦站(1830)

1) 上日港股市況總結 :恆指週三反覆上升,指數高開49點後最多曾倒跌72點,低見26432點;但午後在本地地產股帶動下又回升,最多曾升近194點,高見26698點,最終以26664點收盤,上升160點。成交金額按日上升約9%至823億。港股通南下淨流入按日約持平在11億。北上淨流入金額則下跌約25%至人民幣27億。藍籌35升14跌1持平。板塊方面,本地地產及收租股、內房、物管皮體育用品股表現較好。做空方面,佔大市成交再微升至約15.0%%。牛熊證街貨最新比例為55:45,現價上下各1000點區間的牛熊比例為30:70。重貨區方面,熊證不變在26900-26999,牛證也維持在25900-25999。恆指期貨夜市收報26735點,上升94點,高水71點。港股ADR下跌24點,相等於恆指26639點。

簡評 :雖然週二晚美股表現亮麗,但在美眾議院口頭表決方式,一致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威脅下,恆指昨天早段的反覆是可以理解的。其後上證三千點再得而復失,但恆指又因施政報告利好樓市的措施出台而上漲,市場脈搏何其混亂。平常心看,《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尚有參議員和川普兩關待闖(參議院目前仍未決定什麼時候開始審議),政治結果近年難以常理猜測,但從昨天港股及美股早段的走勢看,情況或許不是太過悲觀。至於其他的市場指標,大致也和近日類同。簡單説,筆者維持恆指仍有上升空間的觀點。

本地地產股在施政報告後走強,市場的共識是政策應令需求增加,在土地供應上的政策則是較長遠,供求失衡下令樓價再上升的機會頗大,導致熱錢追棒本地地產股。市場傳出多個放盤業主也即時反價或封盤。透過放寬按揭保險而降低上車門檻是否真正能解決年青人置業的問題?筆者對此頗有懷疑,但地產股受惠及轉強應是不變的事實了。

昨天看到有多隻近日上市瘋炒的公司股價急回;相反,多次出現在筆者早報的強勢股,如平安好醫生(1833)、頤海(1579)、安踏(2020)、李寧(2331)、波司登(3998)、寶勝(3813)及思考樂教育(1769)則全創新高。另外,在香港社運發生前的強勢股醫思醫療(2138),在週二晚公佈營運數據後昨天也大幅反彈逾12%。雖然香港市面看似很糟,但醫思醫療剛公佈的數據,反映醫學美容及體檢等依賴內地客戶的行業,實際受影響不大。由此思維,筆者今天推介另一相近的公司 - 必瘦站(1830)。股價在近月從高位回落超過30%,看來有被過份放大之嚴。昨天股價有蠢蠢欲動之走勢,現價進場,以$3 作短多目標,值得一愽。

2)昨天特首在施政報告提出多達十項房屋短中期政策,分析認為對私人住宅市場最有利的,當然是協助首次置業人士,將放寬按揭保險計劃的樓價上限提高。報告稱,首置人士可申請最高9成按貸的樓價上限由現時400萬元提升至800萬元。另外,最高8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則由60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後者可以包括自用樓換樓按揭。分析指新措施是以較低首期買較高價位的物業,對於今時樓價高企,上車盤普遍高於400萬元,換樓盤亦遠高於600萬元,今次透過按保調整,應該可釋出一定的購買力。(經濟日報)

3)美股上日市況總結:美股三大指數小幅下挫,當中道指下跌23點或0.08%,標指和納指則分別上下跌0.2%及0.3%。十年期債息報1.745%,美滙指數在98.01,紐約期油最新報52.93美元。

4)個股訊息 (信報、經濟日報及明報): 

安踏體育(2020)公布,今年第三季,安踏品牌產品零售額按年錄得10%至20%的中段增長。期內,FILA品牌產品零售額按年錄得50%至55%的增長。至於其他品牌產品零售額亦錄得30%至35%的增長。

內地海藻及植物性親水膠體生產商綠新親水膠體(1084)今天主板掛牌,暗盤收報1.66元,較招股價1.16元,升0.5元或43.1%。

+權益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