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
美股最前線:別怕景氣最高峰過去,拜登基建能幫美國經濟「軟著陸」
美國勞動部公布
7 月非農數據,表現全面超出市場預期,顯示美國在 7 月份
Delta 變種病毒的侵襲下,並未影響到勞動力市場的持續修復,這主要是因為 Delta 疫情擴散目前多集中在部分疫苗接種率低下的州份,不致影響美國全國的就業復甦。
美國
7 月非農數據強勁,主要是因為美國經濟的需求強勁,使得企業的職位空缺數已大舉開出,再加上美國共有 24 個相繼取消了額外失業救濟金 300 美元,故迫使勞工不得不重返勞動力市場工作,二大因素加速了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增長。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週美國供應管理協會
(ISM) 亦公布了 7 月製造業 PMI 報 59.5,連續 2 個月數值出現下滑,證實本輪美國經濟增長的高峰將落在
3Q21,預估 4Q21 美國經濟將開始出現放緩、企業獲利增長也預計將出現同步放緩。
另外,由於美國就業市場的持續修復,聯準會
(Fed) 的縮減 QE 購債 (Taper) 時點也正越來越近,預計聯準會將在 8 月的全球央行年會 Jackson
Hole 上釋放出更多的 Taper 指引,再加上 Delta
疫情尚未完全解除,預計美股在短期內,有可能陷入盤整,等待新的催化劑來主導方向。
展望美股後市,在經濟放緩、Taper
逼近、Delta 不確定性三大壓力下,美股可能短線上進入盤整,而下一個催化美股進一步走強的關鍵,預計將是拜登政府為期
8 年的 1.2 兆美元基建刺激計劃,總規模創史上最高,預計將能幫助美國經濟「軟著陸」,支撐美國經濟放緩速率不致過快,持續看好科技股、雲端
SaaS、數位廣告、金融等產業前景,建議投資人值得關注科技股 ETF:QQQ、金融股 ETF:XLF、雲端
SaaS ETF:CLOU。

S&P 500 指數走勢圖 資料來源:Bloomberg
總經分析:
一.美國 7 月新增非農人數、失業率,雙超市場預期:
美國
7 月非農報告細項:
- 7 月非農新增就業 94.3 萬人,預期增加 92.5 萬人,前值自
85 萬人上調至 93.8 萬人
- 7 月失業率報 5.4%,預期 5.6%,前值 5.9%
- 7 月平均每週工時報 34.8 小時,預期 34.7 小時,前值 34.7 小時
- 7 月平均每小時薪資年增率報 4.0%,預期 3.9%,前值 3.6%
- 7 月平均每小時薪資月增率報 0.4%,預期 0.3%,前值 0.3%
- 7 月勞動參與率報 61.7%,前值 61.6%
由於美國經濟需求強勁,且勞工在美國
24 個州宣布取消額外失業補貼 300 美元發放後,加速重返勞動力市場,帶動非農再度超越市場預期。
從非農就業人數變化來看,美國
7 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 94.3 萬人,預期增加 85.8 萬人,同時 6 月非農由 85 萬人上修至
93.8 萬,5 月非農也上調至 61.4 萬人,非農新增就業人數創下 2020 年 8 月以來新高。
同時美國
7 月失業率降至 5.4%,創下 2020 年 4 月以來新低,顯示美國企業的僱傭需求強勁,企業增加工資吸引勞動力,同時額外失業補貼的停發,社交限制解除等因素,是非農新增就業人數繼續高於市場預期的主要原因。

美國總非農就業人數 資料來源:tradingview 資料日期:2021/8/9
二.美國 7 月 ISM 製造業
PMI:
美國
8 月 2 日公布 7 月
ISM 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報 59.5,雖然持續擴張,但已連 2 個月下滑,顯示在供應鏈供貨緊俏和勞力短缺影響下,美國已出現生產放緩情況。
7 月美國 ISM 製造業 PMI 分項指數表現:
- 新訂單指數報 64.9,前值 66.0
- 生產指數報 58.4,前值 60.8
- 雇傭指數報 52.9,前值 49.9
- 供應商交貨指數報 72.5,前值 75.1
- 存貨指數報 48.9,前值 51.1
- 客戶端存貨指數報 25.0,前值 30.8
- 價格指數報 85.7,前值 92.1
- 積壓訂單指數報 65.0,前值 64.5
- 出口訂單指數報 55.7,前值 56.2
- 原物料進口指數報 53.7,前值 61.0

7 月美國 ISM 製造業 PMI 分項指數表現 資料來源:ISM 資料日期:2021/8/2
整體
7 月 ISM 製造業 PMI 報告觀察,生產指數自 6 月的 60.8,下滑至
58.4,主要是因為供應鏈瓶頸以及缺工問題,這也積壓訂單進一步升至 65.0。
7 月份新訂單指數小幅走低至 64.9,但仍然接近 65.0 的高檔水準,顯示美國製造業的需求端,並未出現太大的走弱,影響整體
PMI 指數走跌的原因,還是出在生產能力不足。
7 月 ISM 製造業報告指出,受訪企業與供應商皆表示,仍在努力滿足持續增長的需求水平,隨著時序推進至第 3Q21,但製造業各領域仍面臨交貨時間長、關鍵原料短缺、物價上揚以及運輸困難等影響。
估值分析:
據
FactSet 數據截至 8 月 9 日止,道瓊指數未來 12 個月預估本益比
(Forward P/E Ratio) 正落在 21.1 倍,估值持續盤整在 20 倍附近水平。
但值得注意的是,事實上近期 S&P
500 股價還屢刷歷史新高,估值卻並未進一步擴張,這證明了 S&P 500 的獲利強勁,正強勢支撐住
S&P 500 的估值水準。

S&P 500 指數未來 12 個月預估本益比 資料來源:FactSet
美股展望:
美股
2Q21 財報季已經步入尾聲,而從 2Q21 財報季的內容來看,S&P
500 中有高達 87% 公司每股盈餘 (EPS) 是超越市場預期,顯示美股企業在應對 Delta 變種、供應鏈挑戰的時期,獲利仍然表現非凡。
S&P 500 3Q21 亦財測顯示,獲利增長將有望保持強勁,從醫療保健、半成品、工業股、金融等類股上,財測表現皆是超越市場預期,因為即使美國面對
Delta 疫情侵襲,但白宮政府預計將不會重啟封城措施,在不封城的前景下,美股企業仍是看好封鎖解除後帶來的報復性消費。
雖然近期多項經濟數據顯示,如
ISM 製造業 PMI、聯準會亞特蘭大分行的 GDP 增長預期皆顯示,美國本輪經濟增長高峰將落在 3Q21,估計 4Q21 即可見到美國經濟小幅放緩,但白宮政府的基建計劃,預計將能繼續支撐美國經濟,不致令美國經濟高速走弱。
展望美股後市,下一個催化美股進一步走強的關鍵,預計將是拜登政府為期
8 年、史上規模最大的 1.2 兆美元基建刺激計劃,預計將能幫助美國經濟「軟著陸」,支撐美國經濟放緩速率不致過快,持續看好科技股、雲端
SaaS、數位廣告、金融等產業前景,建議投資人值得關注科技股 ETF:QQQ、金融股 ETF:XLF、雲端
SaaS ETF:CL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