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交易徴費調整] 應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於2025年4月8日通知,新徴費將於2025年5月13日(二)開始的交易生效,本公司將於美國東岸時間5月13日起,將美股交易徴費由0.00278% 調整至0.0000% (計至最接近的仙位數)只收取賣方。更多... |
![]() |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交易徴費調整] 應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於2025年4月8日通知,新徴費將於2025年5月13日(二)開始的交易生效,本公司將於美國東岸時間5月13日起,將美股交易徴費由0.00278% 調整至0.0000% (計至最接近的仙位數)只收取賣方。更多... |
![]() |
每日早報
|
2月15日 - 港股偏軟,静待美國通脹數據
今日推介 - 港交所(388, $337.2), 目標價$370, 止損價$320
1) 股市前景
周二港股回調,成交縮至不足千億元,反映投資者於美國公布最新通脹率前夕採取觀望,沽空比率跌至11.6%,較一年均值低2.5個標準差。南向資金轉淨賣出,主要減持大盤指數ETF。預期港股將繼續整固,消化前期漲幅,恒指於20500點有較大的技術支持,回調是買入機會。
2) 上日中港股市況總結
周二恒指高開72點,全日窄幅震盪,最多曾漲73點,其後曾倒跌89點,收報21113點,跌50點或0.2%。成交額按日減13%至977億元,1月份日均成交額1398億元。港股通南向資金轉淨賣出約38億元,美團(3690)及快手(1024)錄得12.3及3.0億元淨買入,盈富基金(2800)、恒生國指ETF(2828)及騰訊(700)錄得31.0、18.9及12.3億元淨賣出。2月以來累積淨賣出41億元,1月淨買入3億元。
恒指跌0.2%,藍籌股41升29跌6持平。中國聯通(762)及華潤萬象生活(1209)漲逾3%,為表現最佳藍籌。其次是創科實業(669)及新鴻基地產(16)升逾2%。中銀香港(2388)、長實集團(1113)、九龍倉置業(1997)、中國人壽(2628)及周大福(1929)升逾1%。藥明生物(2269)跌近4%,為跌幅最大藍籌。其次是阿里健康(241)及東方海外(316)跌逾2%。李寧(2331)、海底撈(6862)及領展(823)跌逾1%。
恒生科指跌1.0%,收報4330點,成份股7升23跌。大型科技股普跌,騰訊(700)跌2%,阿里(9988)、京東(9618)、網易(9999)及快手(1024)跌逾1%。商湯(20)及理想汽車(2015)漲逾2%,為升幅最大成份股。其次是平安好醫生(1833)升逾1%。明源雲(909)跌逾4%,為表現最差成份股。其次是萬國數據(9698)、蔚來(9866)、瑞聲科技(2018)及金山軟件(3888)跌逾3%。眾安在線(6060)、小鵬汽車(9868)、阿里健康(241)及京東健康(6618)跌逾2%。
板塊方面,生物科技及軟件股跑輸大市,跌幅居前。藥明生物(2269)、百濟神州(6160)及信達生物(1801)跌3%-4%。風電、火電及本地地產股逆市上升。龍源電力(916)漲6%,新天綠色能源(956)及大唐新能源(1798)升3%。華潤電力(836)及中國電力(2380)漲逾1%。
周二上証指數小幅高開,全日窄幅震盪,早盤最多曾升0.3%,午後最多曾跌0.2%,收報3293.28點,升0.3%。深証成指跌0.2%,科創50指數跌0.1%。滬深兩市總成交約9100億元(人民幣·下同),環比減少700億元。滬深股通北向交易淨買入約6億元,2月以來累積淨買入96億元,1月淨買入1413億元。
3) 宏觀/行業訊息
美國1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月升0.5%,符合預期;按年升6.4%,預期為漲6.2%,前值為升6.5%。期內,核心CPI按月升0.4%,符合預期;按年升5.6%,預期為漲5.5%。(信報)
港元滙價觸及弱方兌換保證,香港金管局逾3個月來首次入市,承接42.23億港元沽盤,沽出美元,以捍衞本港聯繫滙率制度。銀行體系結餘周三將減至918.64億元,是近3年來最低。(信報)
4) 個股訊息
華虹半導體(1347)公布,截至去年底止第四季股東應佔利潤1.59億元(美元.下同),按年增長19.2%。期內,收入6.3億元,按年上升19.3%。毛利率上升至38.2%,按年升5.7個百分點,主要得益於平均銷售價格上漲,按季則升1個百分點。(信報)
比亞迪(1211)將在鄭州市建設刀片電池生產線,項目計劃總投資80億元(人民幣‧下同),建成後將形成40Gwh的動力電池生產規模。(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