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交易徴費調整] 應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於2025年4月8日通知,新徴費將於2025年5月13日(二)開始的交易生效,本公司將於美國東岸時間5月13日起,將美股交易徴費由0.00278% 調整至0.0000% (計至最接近的仙位數)只收取賣方。更多... |
![]() |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交易徴費調整] 應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於2025年4月8日通知,新徴費將於2025年5月13日(二)開始的交易生效,本公司將於美國東岸時間5月13日起,將美股交易徴費由0.00278% 調整至0.0000% (計至最接近的仙位數)只收取賣方。更多... |
![]() |
每日早報
|
5月11日 - 南向資金買入騰訊
今日推介 - 騰訊(700, $329.6), 目標價$360, 止損價$315
1) 股市前景
周三港股表現分化,成交偏低,恒指跌0.5%,恒生科指漲0.3%,中資金融股呈技術調,南向資金轉淨賣出。筆者估計大型國企股升浪仍未完結,但整體港股短線維持上落市,暫欠明確方向。
2) 上日中港股市況總結
周三恒指平開,全日弱勢震盪,最多曾跌171點,收報19762點,跌105點或0.5%。成交額按日減15%至988億元,4月份日均成交額1087億元。
港股通南向資金轉淨賣出2億元,騰訊(700)、恒生國指ETF(2828)及美團(3690)錄得6.1、5.2及3.2億元淨買入,建設銀行(939)、中國移動(941)及工商銀行(1398)錄得5.9、2.7及2.5億元淨賣出。5月以來累積淨買入44億元,4月淨買入313億元。
恒指跌0.5%,藍籌股26升49跌1持平。舜宇光學(2382)漲逾3%,為升幅最大藍籌。金沙中國(1928)、比亞迪(1211)及中芯國際(981)升逾2%。吉利汽車(175)及銀河娛樂(27)漲逾1%。龍湖集團(960)、中國海外(688)、華潤置地(1109)、申洲國際(2313)及李寧(2331)跌逾3%,為跌幅最大藍籌。工商銀行(1398)及中國銀行(3988)跌3%。建設銀行(939)、中國人壽(2628)及安踏體育(2020)跌逾2%。招商銀行(3968)及中國平安(2318)跌逾1%。
恒生科指升0.3%,收報3811點,成份股15升14跌1持平。大型科技股漲跌不一,快手(1024)升逾1%,美團(3690)及百度(9888)跌近1%。舜宇光學(2382)及理想汽車(2015)漲逾3%,為升幅最大成份股。比亞迪電子(285)及中芯國際(981)升逾2%。瑞聲科技(2018)升逾1%。眾安在線(6060)及萬國數據(9698)跌逾3%,為跌幅最大成份股。京東健康(6618)、嗶哩嗶哩(9626)及閱文集團(772)跌逾2%。
板塊方面,內房、內銀、內險、中資券商及體育用品股下跌,跌幅居前。4大內銀股跌2%-3%。中信証券(6030)、中國銀河(6881)及海通證券(6837)跌3%-5%。
鋰電池、手機零件、汽車及濠賭股上升,漲幅居前。天齊鋰業(9696)及贛鋒鋰業(1772)升11%及5%。長城汽車(2333)升逾6%。金沙中國(1928)、永利澳門(1128)及美高梅中國(2282)漲逾2%。
周三上証指數低開0.3%,隨後輾轉下滑,午後最多曾跌1.6%,尾市反彈,收報3319.15點,跌1.1%。深証成指升0.1%,科創50指數跌0.8%。滬深兩市總成交約10200億元(人民幣·下同),環比減少2000億元。滬深股通北向交易淨買入56億元,5月以來累積淨買入78億元,4月淨賣出46億元。
3) 宏觀/行業訊息
美國4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月升0.4%,符合預期;按年漲4.9%,預期及前值均為升5%。期內,核心CPI按月漲0.4%,按年升5.5%,兩者均符合預期。(信報)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據報計劃本月較後時間與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會晤,將是自氣球事件以來,兩國最高級別官員的面對面會談。(信報)
4) 個股訊息
中國人壽(2628)公布,今年首4個月,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約3573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4.0%。(信報)
理想汽車(2015)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止,第一季淨利潤9.34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同期淨虧損1090萬元。按非美國公認會計準,第一季淨利潤14.14億元,按年增加1.96倍。期內,收入總額187.9億元,按年上升96.5%。汽車總交付量為52584輛,按年增長65.8%。(信報)
華潤置地(1109)公布,4月合同銷售金額約330.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1.19倍。首4個月,累計合同銷售金額約1120.3億元,按年增加83.6%。(信報)
滙豐(5)與Morgan Stanley已訂立多項不可撤回之非全權委託回購協議,讓作為主事人的Morgan Stanley,可於今年5月10日至不遲於9月30日期間,購買總值最多為20億美元之普通股,並同時向滙豐出售有關股份。(信報)